bevictor伟德官网选派科技特派员600多人次、科技下乡万里行专家277名扎根基层,形成对口帮扶科技特派员、产业科技特派员、项目科技特派员等不同类型的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260支。
“这些肉牛患有真菌性皮肤病,要用专门的处方来治疗……”8月29日,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科技特派员、bevictor伟德官网(以下简称川农大)教授马晓平正在为当地肉牛养殖技术做指导。
“省里的专家对我们养殖场两头患有铜钱癣的牛进行了现场诊断,并提出了治疗方案,真感谢他们。”越西县大瑞镇宏旺养殖专业合作社肉牛养殖场负责人杨浩说。
“公司科技特派员先后在甘孜、阿坝、凉山、乐山等市州的贫困县(区)示范推广作物、林果、蔬菜、畜禽等新品种30多个、新技术100多项、新成果50余项。”据川农大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该校选派的科技特派员为助农增收,推动产业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近年来,川农大选派现代畜牧业、粮油产业、特色果蔬产业等行业科技特派员600多人次、科技下乡万里行专家277名扎根基层,形成对口帮扶科技特派员、产业科技特派员、项目科技特派员等不同类型的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260支。这些科技特派员主动进行科技服务,敢于创新,聚焦农村产业发展,突出人才科技优势,为乡村振兴按下了加速键。
瞄准农业,为乡村振兴添新“柴”
“雅安市名山区蒙阳街道双田村种植的迷迭香套种出现了新问题,希望几位专家能为我们当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巡诊把脉。”8月初,四川雅安市相关农业部门负责人向川农大吕秀兰、张莉、王燕3名农业科技特派员发出了邀请。
收到邀请后,专家组首先深入双田村,实地走访了该村的迷迭香种植户,针对种植户反映的新问题,进行了科学指导。随后,专家组前往汉源县清溪镇,通过“望、闻、问、切”的方式,为当地贝母、大樱桃等种植存在的问题开出良方。
2017年以来,川农大已培训技术骨干5万人次,覆盖了全省183个县区,并与地方政府共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1个、省级园区60余个,农发院分院8个、新型产研院3个、专家大院48个、科技小院12个,保障支撑了科技特派团和科技下乡万里行团队的工作。
“我们还依托川农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农发院)、西南减贫中心等平台,拟定了88个原贫困县(区)的脱贫方案。”川农大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该校还构建了每县1个方案、1个专家团队、1个特色产业的一对一帮扶模式,编制扶贫和产业规划170余个。
川农大科技特派员王西瑶扎根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数年,为让彝族同胞吃上没发芽的健康土豆,她克服重重难关,将先进的科研技术成果带到布拖县;并在当地成立“中国农技协布拖马铃薯科技小院”,指导团队通过科普宣传培训转变农户传统的生产、贮藏和食用观念。
“我们把实验室搬到科技小院、田间地头和定点农户家中,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问题,切实打通科技助力精准扶贫的‘最后一公里’。”王西瑶说。
近年来,川农大瞄准动植物育种、现代种养殖技术等重点领域加强攻关,推进川粮、川猪、川茶、川鱼、川果等产业发展。建立示范基地300余个,推广新技术成果230余项(次),培育壮大了布拖马铃薯、雷波脐橙、屏山茵红李、南江黄羊等10余个特优产业。
定点帮扶,用科技铺就助农增收路
雷波县位于四川省西南边缘、凉山彝族自治州东部,这里山高坡陡谷深、悬崖峭壁路险,山地面积占84%,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之一。
而凭借种植“雷波脐橙”,36年前靠政府救济粮才能生存的极度贫困村——雷波县青杠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当地规模化种植脐橙一万多亩,年产值达到2.2亿元,人均年收入超过7.5万元。2021年,中国农业农村部发布了“2021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名单”,青杠村赫然在列,成为大凉山地区唯一的亿元村。
近年来,川农大探索精准帮扶新模式,与雷波县结成对口帮扶区域。组建了以赖松家、唐茜、郑阳霞、汪志辉等为首席专家的生态养殖、茶叶、高山生态蔬菜、优质脐橙栽培与管理、花椒核桃栽培与管理等八大乡村振兴定点帮扶科技服务团。
近日,优质脐橙栽培管理科技服务团科技特派员汪志辉教授带领团队成员王迅副教授、熊博博士赴雷波县开展科技帮扶工作。
在青杠村,汪志辉教授一行查看了脐橙果园生产情况,针对果园夏季管理、果实落果进行了现场指导。在川农大驻村干部所在的石板滩村,科技服务团从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两个方面开展了专题技术培训,要求大家转变肥水管理“一年一次肥”的错误观念,并提醒果农“花前花后、梢前梢后、果前果后”是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
其间,科技服务团还前往“雷早一号”脐橙新品种示范基地,要求基地管理人员加强树体营养,通过土施和叶面喷施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幼树快速扩大树冠,适当补充中微量元素肥料对雷波脐橙缺素症进行矫治。
“公司常年以各服务团成员所带研究生,以及驻雷波研究生支教团为核心,组建研究生工作站,并派遣相关学科研究生常年驻站,在导师指导下开展科学试验与技术服务。”川农大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校还组织川农大雷波籍在校生组建老员工乡村振兴家乡服务团,利用节假日和假期开展支教支农支乡志愿服务。
探索新模式,开展全产业链技术服务
7月末,又到了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茶花村“葡汁泉”葡萄丰收的季节,今年预计产量30万斤,集体经济收益达3万余元。
而就在几年前,茶花村参与葡萄种植的贫困户曾一度面临颗粒无收的状况。川农大科技特派员吕秀兰教授前往实地查看后,发现造成绝收的主要原因在于村民对新品种“夏黑”葡萄习性、养护办法等种植技术知之甚少。为了避免村民因错误操作造成经济损失,在保花保果、摘心抹芽、冬季修剪等关键时间点,吕秀兰带领团队手把手指导果农,再让大户带小户,实现了技术推广全覆盖。
“既然我搞的是果树研究,就一定要拿出一点成果。让农民都富裕了,研究才算有价值。”吕秀兰说道。担任科技特派员十余年,吕秀兰针对四川生态立体条件多样的情况,在调查区位优势的基础上,打造了“茂县李”等地理标志产品和区域品牌,累计推广新品种、新模式600余万亩,带动4000—5000人脱贫增收致富。
今年,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需求,川农大探索构建了产学研深度融合新模式,多方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全力建好农发院及其分院、成渝乡村振兴学院等社会化服务平台,推动校地、校企、校校高度协同、合作共赢。川农大先后与地方政府共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1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60余个,新建和续建农发院分院7个,专家大院48个,科技小院11个。
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余年以来,四川省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使广大农民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但乡村振兴仍在征程中。面对未来,川农大将聚焦产业技术指导、品种技术引进推广等方向,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开展科技特派员全产业链技术服务。同时加大政策和经费支持,从平台、绩效、奖励等全方位支持科技特派团开展工作,加强职能部门联动,协同保障派出团队成果落地。除此之外,川农大还将立足地方资源禀赋,科学分析产业情况,组织多学科专家团队,开展精准化综合型帮扶,努力实现“产业兴”与“百姓富”的双赢。
题图 在四川省布拖县的布拖马铃薯科技小院,伟德bevictor中文版博士研究生在扦插定植马铃薯芯苗。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摄
原文链接: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22-08/31/content_540896.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