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冯豪杰,伟德bevictor中文版2020级农艺与种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王西瑶教授。硕士期间,参与多项研究课题,参编专著1部,长驻马铃薯科技小院,坚持在基层科技服务的事迹受到新华网、中国教育报、凉山日报等媒体报道,获评国家奖学金、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大赛“拼多多”第一届科技小院大赛总决赛特等奖(负责人)、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技小院联盟2021年度优秀研究生、四川省优秀毕业研究生、2022年成都市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优秀项目二等奖(负责人)、校优秀研究生标兵等多项荣誉和奖励,并考取了中国民航局无人机驾驶执照和AOPA无人机驾驶员合格证。2023年申请公司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硕博连读,已被拟录取。
以研为本,以学为基
冯豪杰本科就读于公司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生就读于公司农艺与种业专业。在大三期间,他作为本科员工代表参观学校成立于布拖县的马铃薯科技小院。初出校园的他看到了美丽的自然风景、淳朴的风土人情,但同时也看到了落后的农业生产和急需被帮扶的彝族同胞。“那时,身为农学学子的强大使命感席卷而来,科技小院入驻师兄将论文写在大地上的踏实付出也深深触动我。那攻读研究生、服务三农的想法便如一粒种子深深埋在我心中。”冯豪杰回忆道。
他抓住一切锻炼机会,不断超越自我。冯豪杰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奋斗之路从广泛阅读文献开始,即便在课业繁忙时,他也会抽出时间阅读专业文献,时刻关注业界最新研究动态,了解最新理论成果,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同时,在大四收到录取消息后他便提前进入实验室学习,在别人享受最后一个暑假时,他已经积极地向师兄师姐请教,乐此不疲地学习实验仪器与设备的相关操作,并深入基层了解农业生产中的问题。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收获来源于日常的积累与付出。冯豪杰常常早出晚归、三点一线,每天奔赴于实验室、图书馆与寝室之间。即便再辛苦,他也从未觉得倦怠乏味,他说:“做实验是我的兴趣所在,通过科研为解决三农问题献力也是我攻读研究生的初心。”在科研实验中,他也始终抱着严谨认真的态度,善于思考、积极探索。进入实验室不久,冯豪杰便根据在试验基地中发现的问题寻找对应的解决方案,并积极与导师商讨课题、构思实验方法。
初心如炬,熠熠前行
他在科研传承中迸发力量,不忘初心,砥砺前行。2022年3月,作为四川布拖马铃薯科技小院经理,冯豪杰带领小院研究生前往阿坝州小金县开展撂荒地种植工作。由于长期长时间弯腰检查作物生长状况,他的腰伤加重,但当时正值小金县春耕农忙时,冯豪杰秉承着传帮带的责任,仍然组织大家按计划完成工作,无暇顾及看病就医。后来,经过诊断,他得了椎间盘脱出,在床上躺了整整两个月。“下不了床的时候,我心里很后怕,可当时也没想那么多,我只希望身边的师弟师妹能在我的经验基础上顺利开展大田工作。”最终经过一番努力,他带领团队成功在撂荒地上种植马铃薯。不仅如此,冯豪杰还根据村里生产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从种薯、肥料使用、田间栽培等方面现场讲解,得到农户们的一致好评。
身边的朋友有时候会打趣道:“冯豪杰,你那么拼值得吗?”在小金县的两个月的时间,他想了很多,如今马铃薯推广示范效果越来越好,当地群众对推广技术接受程度越来越高,他认为这就值得。
扎根布拖,服务三农
他在科技服务中收获快乐,扎根布拖,服务三农。冯豪杰从2020年研究生入学开始驻扎在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四川布拖马铃薯科技小院,入驻时间已达500余天。这期间,他全面提升“三农情怀”及素质能力,在凉山州、阿坝州的多个乡(镇)调研培训50余次,培训人数达5000余人,且参与当地组培室建设,培训技术工人12名,开展研学活动2次,创作科普视频2个,并协助当地健全马铃薯种薯繁育体系,向布拖县委县政府提交包括统防统治、冻库贮藏、组培室建设等多个方面建议书累计10余篇。冯豪杰探索高寒山区马铃薯蔬菜轮作种植模式,取得亩增收2500元的显著经济效益。在布拖县21万亩马铃薯种植地推广时,为当地增加6亿元产值。向凉山州雷波县、阿坝州小金县等地提供优质马铃薯种薯,推广高产栽培模式,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推广效果。
少年初心如磐,奋楫前行。从当初对科研的懵懂,到如今的满载硕果,他给布拖县的马铃薯产业发展增添了绚烂的一笔,他用勤奋与努力为老员工活书写了一段绚丽的青春篇章!